全球观天下!涉民生领域网络犯罪危害性增加
发布时间:2022-09-10 15:39:39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雪泓9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向社会发布《网络检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近五年多来,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雪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向社会发布《网络检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近五年多来,新型网络犯罪呈激增态势,网络窃骗和非法集资犯罪是网络化传统犯罪的主要类型,网络技术加剧了涉民生领域犯罪危害性。

朝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胡静介绍,2017年1月至今年6月,该院受理各类网络犯罪捕诉案件2221件5571人,案件总量呈逐年快速递增态势,年均增长40%。其中,近三年共办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案件566件963人。从相关案件可以看出,诈骗分子内部形成了层级分明、利益共享的黑灰产业链。

《白皮书》显示,网络化传统犯罪案件数量占网络犯罪案件总数的70.24%。此类案件中,占比最多的两类为利用网络实施的非法集资犯罪和利用网络实施的盗窃、诈骗等侵财类犯罪,二者合计占比约55%,是最主要的犯罪类型。其余数量较多的五类犯罪依次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网络淫秽类犯罪、网络贩毒类犯罪、网络赌博类犯罪及扰乱无线电通信管理秩序罪。

《白皮书》称,随着群众反诈意识及投资需求的不断增强,在冒充公检法、熟人、领导等常见诈骗方式以外,逐渐衍生出虚假投资理财App等新型诈骗手段。此类案件犯罪分子在联络被害人过程中,多使用专业“脚本”和金融术语,迷惑性更强,诈骗成功率更高。

在姜某某等23人诈骗案中,姜某某、孟某某等人冒充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诱导被害人通过该公司购买股票期权,让客户自己操作“赢期投”“确权宝”等App。然而上述平台并非与大盘实时连接,平台数据和走势均被犯罪嫌疑人技术处理过,导致被害人以为是“投资损失”,多次投入资金后才意识到被骗。

胡静介绍,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躲避侦查需要,犯罪分子会使用“猫池”“多卡宝”等专业设备批量发送诈骗短信、拨打电话,并利用加密聊天软件联络,使用虚拟货币进行违法所得结算,极大增加了案件侦办的难度。在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中,信某某、任某某等5人专门组织他人为“上家”架设“GOIP”设备,实际被用于给境外电诈团伙批量拨打诈骗电话,“上家”及该团伙成员间均通过具备“阅后即焚”功能的某社交软件联络。

《白皮书》显示,网络技术加剧了涉民生领域犯罪的危害性,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利用软件抢占医院号源,严重影响正常就医秩序。随着医院开展网上预约挂号,“号贩子”也从以前的“拼体力”升级为“拼技术”,其行为实质上就是通过抢号软件非法控制或破坏医院的挂号系统,造成对群众正常就医秩序的侵害。

在刘某某等6人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中,刘某某便要求孙某某为其制作某某医院挂号平台等软件,后利用上述软件长期大量抢占北京多家医院的热门挂号资源,并有偿向其他“号贩子”提供,违法所得30余万元。

此外,犯罪分子还瞄准了“远程偷窥”这一商机,入侵监控摄像头并搭建网络平台允许他人有偿观看,严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

在巫某某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洪某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中,巫某某即通过对某App的解密,获取全世界多个监控摄像头的账户和密码,实时监控被入侵摄像头情况。他要求洪某某为其搭建App平台,并制作推广网页,经由境外服务器接入互联网。巫某某后通过收取会员费的方式共获利人民币89万余元。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很多考试方式升级为“上机”操作,同样带来了作弊手段的更新换代。除了针孔摄像头加无线耳机等方式外,还出现了使用远程屏幕监控程序等手段,隐蔽性更强。如郭某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中,郭某某通过技术手段事先接入某考场局域网,并指导作弊考生在考场电脑上安装自动运行的远程屏幕监控软件。软件安装成功后,电脑常规操作界面无任何异常,但郭某某却可以在考场外实现对电脑屏幕显示内容的实时监控,帮助考生作弊。

乐活HOT

娱乐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