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日报:那些被撤销的专业,遭遇了什么尴尬?
发布时间:2022-08-11 15:39:33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高原两年前,怀揣着628分的高考成绩,河北省的陈露露(化名)陷入两难。她想到北京读书,但是以她的成绩,她心仪学校的文科专

《法治周末》记者 高原


【资料图】

两年前,怀揣着628分的高考成绩,河北省的陈露露(化名)陷入两难。她想到北京读书,但是以她的成绩,她心仪学校的文科专业中,只有公共管理专业的分数能够有些把握。如果选了自己喜欢的新闻专业,又不能如愿进京。

权衡之后,陈露露选择了北京,接下来的问题是:“公共管理这个专业学什么呢?未来就业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不只是陈露露很困惑,老师和家长也说不清楚。

实际上,很多和陈露露一样选择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对这个专业一知半解。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还算比较具体,而我选择的公共事业管理则更像是这些专业的杂糅,什么都学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陈露露说。

两年后,什么都学又什么都没学清楚的陈露露,在学校抛弃这个专业之前,先行抛弃了它。通过考试,陈露露已经成为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

过去5年,这个被陈露露们抛弃的专业,成了被大学裁撤最多的专业。从2017年到2021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累计被83所大学裁撤。

“学什么”的尴尬

“学什么?”这个问题,从入学前就一直困扰着陈露露,等到入学,她依然觉得有些迷茫。

作为一级学科,公共管理有很多分支,并且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兴100多年的学科,和行政学甚至社会学的一些都有交叉。

“学得多”。是陈露露在拿到课表后的第一反应。

“教育学、社会学、逻辑学,公共政策学等等,还有好多教材名称叫做某某学概论的课本,以及一部分管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相关的专业课。”陈露露这样概括,广而不深,博而不精。

班里的同学常常讨论,自己的专业像一锅“东北乱炖”,什么样的课程都往里塞。课表有金融、会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唯一听起来与公共事业管理搭边的,是“公共管理学”和“社会工作与保障”。

和其他专业的同学聊天时,陈露露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别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拿出来拼凑一番,就组成了她的课表。

实习也显露出这个专业的尴尬。

学长告诉他们,曾经有自己专业的学生去实习,课程是一段为期两周的模拟银行,通常是3个专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选定好社会角色,模拟企业在社会中是如何运转的。

金融专业的学生,很自然地选定了银行内部的岗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去做HR,最后只有自己专业的同学无处可去,散落在供应商、财务、人力等各种各样的岗位上。

出路:考公,考证?

开学第一周,在学长们60分钟的经验介绍会上,陈露露只记住了4个字:考公,考证。

由于这个专业涉及到的课程非常广泛,会计证、教师资格证、财务和人力资源方向的这些资格证书都可以考。不过,也因为学得不够精细,陈露露觉得每个资格证的考取都很困难。

同时,对于毕业后的出路,学长们也如实相告,虽然班上的同学80%都会考公,但只有20%不到的人能够上岸。真正报考的时候,相比“行政管理”“工商管理”这些同属管理学的专业,写明招“公共事业管理”的职位少之又少。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曾在文章里讲过一个例子:有一次在一个中学,一位公共管理学院的院长给在座的家长兴奋地说:你们想当公务员吗?那就来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吧。当场就有家长笑出了声。为什么?大家可以去看看,近年中央各部委招收的公务员在专业要求上有几个写着必须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几乎没有。

以陈露露入学当年的数据看,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其中中央行政机构省级以下直属机构,一共有11174个岗位;指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8个岗位;指定行政管理专业的,41个岗位;指定法学专业的,3610个岗位;指定计算机类专业的,3408个岗位;指定经济学类专业的,4201个岗位。

“数据是最好的说服力。”陈露露说。

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这个专业从报考之初就注定了要考公,但毕业后,真正去考公务员的人反而不占主流。

“很多人去了NGO,基金会这些组织,这些组织的规模有大有小,去的人基本上都是自愿选择这个专业,并且是读下去了最后毕业的人,很多都去了这种地方或者实习或者工作。”陈露露说。

乐活HOT

娱乐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