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速看:持“卡”少年频触“帮信”犯罪探源
发布时间:2022-08-11 15:26:45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刘希平□王章丁“我根本就不知道我儿子办理了银行卡,如果知道办卡了,我肯定会监督他使用。”说起自己的儿子,家住湖南省耒

《法治周末》记者 刘希平

□ 王章丁


(资料图片)

“我根本就不知道我儿子办理了银行卡,如果知道办卡了,我肯定会监督他使用。”说起自己的儿子,家住湖南省耒阳市的王霖深感内疚。

一年前,王霖17岁的儿子王树在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后,明知其银行卡可能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他将银行卡出借给他人使用,结果被电信诈骗团伙使用,转账流水达到了数百万元。作为父亲的王霖一直在忙于自己的生意,对此毫不知情。

案发后,王树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被起诉到法院。

《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王霖一样的持“卡”少年还有很多,特别是16岁到18岁之间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他们办理银行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他们也成了不少电信诈骗团伙的围猎对象。在利益的诱惑下,他们往往会沦为“帮信”犯罪的帮凶。

那么,如何才能让16岁到18岁年龄段的持“卡”未成年人,远离“帮信”犯罪?

持“卡”少年沦为“工具人”

16岁到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办理银行卡,确实能给自己的生活提供方便,但是一些电信诈骗团伙也盯上了这群少年手中的银行卡,一些无知少年在利益的诱惑下,开始沦为了诈骗团伙的“工具人”,最终触犯“帮信罪”。

2021年9月,17岁的湖北省罗田县少年赵文拿着身份证到某银行柜台,办理了一张储蓄型银行卡。后有人告诉赵文,只要将银行卡出借给别人,就可以按照比例获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在利益的诱惑下,赵文在明知其银行卡可能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他将自己名下的银行卡提供给他人使用,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在这期间,赵文发现银行卡内有多笔资金流入后,他开始动起了“歪心思”,他将卡内资金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转出1.68万余元,供自己使用。随后,他又通过汇款的方式向该银行卡内存入1.35万元。案发后,赵文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积极退出非法所得3000余元。

湖北省罗田县公安局侦查终结后,以赵文的行为涉嫌“帮信罪”和盗窃罪向罗田县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今年6月,罗田县检察院审查后认为,由于赵文作案时系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具有自首情节,自愿认罪认罚,退赃积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罗田县检察院对赵文依法从轻处理。

和赵文一样,17岁的山东省曲阜市少年孙林也因出借银行卡牟利而获“帮信罪”。2021年,孙林在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后,听说了一条“发财之道”:即将银行卡出借给他人用于网络赌博转账使用,“卡主”可以收取一定的使用费。于是从2021年6月开始,孙林便将自己名下的银行卡给他人进行网络赌博活动转账使用。短短6个月时间里,他自己的一张银行卡交易流水达388万余元。同时,孙林还将从朋友处收来的银行卡,为网络赌博犯罪提供转账帮助并从中获利。

今年3月16日,未成年被告人孙林被曲阜市人民法院以“帮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今年6月,山西省某县公安机关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至4月,该县涉银行卡犯罪人员中,23岁以下涉案人员呈现井喷式增长,其中16岁到18岁涉案人员占20.97%,较2021年1月至4月提高了18.59个百分点,涉案人员低龄化趋势十分突出。

各大银行开“卡”要求不一

16岁到18岁之间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到底有没有必要办理银行卡?《法治周末》记者进行了随机调查。

17岁的刘闯是湖南省长沙市某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家离学校距离较远,这两年他一直寄宿在学校。为了方便家里给他汇生活费,刘闯在学校附近的一家银行申请办理了一张银行卡。

“虽然手机微信支付很方便,但是因为学校不准学生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所以办理一张银行卡收家里的汇款,还是很有必要的。”刘闯对记者说。

和刘闯一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在银行办理银行卡。

有家长认为,16岁到18岁之间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这批学生可能是中考之后进入中专,所以和高中生同龄,但他们相对而言更像大学生,部分学生寄宿在校,有的已经在实习,处于半进入社会的状态,所以有办理银行卡的需求,其办理银行卡有合理性。”这位家长对记者说。

既然未成年人有用卡需求,那么,各大银行对未成年人办理银行卡又有哪些规定呢?8月8日上午,《法治周末》记者以17岁的未成年人如何办理银行卡为由,在长沙拨打了3家银行客服电话进行了咨询。

“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办理银行卡需要成年监护人带着证件,陪同一起到银行办理;16岁到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办理银行卡,需要未成年人持身份证等证件到银行柜台办理,监护人可以不来现场。但是不能开通网银。”第一家银行客服人员答复记者。

第二家银行客服人员则称,16岁到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办理银行卡,除了需要身份证件外,不需要监护人到现场,但是需要开具自己有劳动或者劳务收入的相关证明。

“开具劳动或者劳务收入证明办卡,我们也是想确保这张银行卡是用来存放未成年人的正常收入。”这名客服人员向记者解释。

与前两家银行不同,记者咨询的第三家银行则有严格的要求。这位银行客服人员说,16岁到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不能单独来银行办理银行卡,必须要监护人携带证件陪同一起到银行柜台一起办理,而且不能开通网银。

“我们就是预防电信诈骗,不让未成年人牵涉一些‘帮信’犯罪,所以要求必须监护人陪同。不开网银,也是预防未成年人出借银行卡违法获利等。”这名客服人员对记者说。

应重视低龄人群账户风险

一些电信诈骗团伙,缘何会盯上16岁至18岁未成年人手中的银行卡?

“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办卡相对容易,群体较为集中。”湖北省罗田县人民检察院员额检察官王丹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他们在过去办理的一起案件中发现,银行对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办理借记卡开户业务审批严格,需要监护人出具相关有效身份证件以及监护人关系证明。对16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部分银行网点只需要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办理。

“一些大中专学生普遍在16周岁以上,办卡程序简单,审核相对宽松。”王丹说,学生多是在校住读,脱离父母监管,有的已经进入实习阶段,脱离学校管理。但其缺乏基本的社会经验,缺乏对犯罪行为的分辨能力,加之其数量庞大、人群集中,很容易受到犯罪分子诱导。

而有银行监管机构专业人士指出,除了持银行卡的未成年人自身原因之外,部分银行对这一群体的监管也存在漏洞。

今年6月,人民银行山西省闻喜县支行杨明芹在《金卡生活》杂志撰文指出,一些商业银行存在对低龄人群银行账户风险重视不够、低龄客户账户开立环节把关不严、低龄人群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不到位、低龄人群账户风险防控有效性不足等一些问题。

杨明芹在文章中透露,今年3月至4月,闻喜县16岁以上未成年人涉案银行卡13户,占涉案银行卡总量的20.97%,涉及到7家银行机构网点,较去年同期增长12户。其中,新开银行卡涉案账户中,16岁以上未成年人新开卡涉案账户占23.53%。

“从低龄人群涉案账户的功能和交易限额来看,银行机构并未将其与其他客户区别对待,全部开通了非柜面业务,办理了系统默认的交易限额,由此可见各银行机构对低龄人群账户风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杨明芹说。

那么,16岁至18岁未成年人群体办理银行卡后,如何才能确保这一持“卡”少年群体远离“帮信”犯罪?

王丹建议,银行机构作为银行卡开户源头单位,应把好账户开立审核关,从源头上切断非法资金链条,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要督促银行机构审慎确定在校学生开卡账户功能、支付渠道和支付限额,审慎办理在校学生开通网银、手机银行等非柜面业务,可要求其提供工作证明或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辅助证明等资料。”王丹说。

杨明芹也认为,各银行机构要高度重视低龄人群银行账户风险防控工作,强化低龄人群客户身份识别措施,不断强化低龄人群账户风险防控措施。

“针对低龄人群账户风险特点建立有效监测和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银行卡交易监测系统,对异常情况及时提醒、核实,必要时采取临时锁定交易等措施,为未成年人筑起预防网络犯罪‘防护墙’。”杨明芹说。

银行在做好防范措施后,对未成年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也是手段之一。

王丹说,由于16岁至18岁未成年人多为在校学生,教育部门对督促学校加强风险防范引导、教育学生提升法治意识负有主体责任,要督促学校定期对在校学生开展摸排,密切关注学生的异常消费行为。

“如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资金问题,对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对疑似涉案学生及时开展帮扶引导,防范次生问题发生。”王丹说。

此外,王丹还认为,应加大相关立法工作。“立法机关应充分发挥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规范、指导作用,对教唆大中专学生售卖银行卡等行为从严打击,对因被唆使售卖银行卡的大中专学生注重挽救,给予改过自新机会。”王丹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发挥指导性案例作用,通过选取代表性案例进行法律释义,进一步细化未成年人涉嫌“帮信罪”的量刑标准,统一司法适用,规范司法行为。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乐活HOT

娱乐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