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动态丨北京文化供给稳步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2-07-22 20:23:26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洁白楚玄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居于全国城市首位、基本建成“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再次登上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


(相关资料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洁 白楚玄

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居于全国城市首位、基本建成“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再次登上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榜首……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举办在即,记者从主办方组织的媒体采风会上获悉,近年来,北京坚持“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立足全国文化中心,持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据介绍,2020年,北京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7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始终居于全国首位。2021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563.8亿元,在全国占比约15%;文化核心领域实现营业收入15848.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达90%。最新公布的“2021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显示,北京位于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榜首,连续六年在该排名中保持第一。

这些成效的背后,离不开北京市法律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北京市先后制定出台实施《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等文件,各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进一步得到加强,为推动提升服务质量打下良好基础。《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也将于年内正式出台。

同时,北京致力于公共文化设施向市民身边延伸。截至目前,北京市共建有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2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9个,备案博物馆204个,备案营业性演出场所197个。市、区、街乡、社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达到6937个、图书馆室6135个、室外文化广场5616个,基本建成“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此外,北京还建成了朝阳、东城、海淀、石景山四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石景山、大兴、通州、房山、丰台五个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服务管理专业化水平快速提升,公众满意度评价也不断提高。

据了解,文化科技融合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色。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推动5G、大数据、AR、VR等新技术在文化的应用,不断打造文化新产品、新体验,让科技为文化产业迭代装上“加速器”。2022年1—5月,北京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4299.8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的比重为67.8%;“文化+科技”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68.1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1.6%。

乐活HOT

娱乐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