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1-08-05 16:43:18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
秦地无闲草,自古多名医。陕西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7月23日,全省中医药大会在西安召开,指明了陕西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加快发展

秦地无闲草,自古多名医。陕西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7月23日,全省中医药大会在西安召开,指明了陕西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加快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我省中医药发展现状如何?下一步,又该如何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机遇,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7月22日,岚皋县南宫山镇卫生院南宫山国医馆,村民正排着队等待就诊。古色古香的国医馆内,墙上挂有中医知识宣传画,诊室里陈列着各种中医诊疗器械,处处体现着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自打镇卫生院也有了国医馆,我们在家门口就可看中医,方便多了。”前来看病的67岁村民程和平说。

这是我省中医药在传承创新发展中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全面释放其资源优势,统筹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产业“六位一体”协调发展,为加快健康陕西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

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陕西位居中药资源大省之列,中药材年产量近百万吨,为中药工业、大健康产业提供了优质原料。同时,陕西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名医云集,医典荟萃,再加上中医药创新基础良好,拥有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这是我省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唐志书说。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秦药品牌的战略,聚焦秦药优势品种,在提升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服务业三产融合发展上做足文章,培育以秦药资源为核心的“大品种、大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秦药生物资源产业链。

近年来,全省有植物中药材3291种、重点品种283种,天麻、绞股蓝、黄精等7个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天麻、黄芪、山茱萸、华细辛、太白贝母等18个品种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遴选出45种大宗道地中药材、区域特色中草药和优势中成药,打造陕西优势秦药品种。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360余万亩,养殖林麝等药用动物2.6万头(林麝养殖占全国80%),年产值约为120亿元。陕西中医药大学基本完成了全省107个县区中药资源普查任务,建立了省级中药材资源监测中心和城固、太白、商州监测站,各站下设的30个监测点覆盖了陕南、关中中药材主要产区。

与此同时,我省现有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和中成药制造企业176家,拥有中药生产批准文号2891个,生产中成药近1000种(年产值过亿元的中成药大品种有80余个),陕西兴盛德药业饮片年产值约5亿元,陕西步长、必康集团、东泰制药等企业年产值过20亿元,白云制药、幸福制药、世纪盛康等企业过10亿元,步长制药、盘龙药业、康惠制药等企业已成功上市,中药工业年产值约400亿元。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咸阳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西北国际中医药产业园、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初具规模,逐步形成集聚效应。

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

专业服务能力提质

“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精华,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这样才能使国粹代代相传。”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于远望说,“同时,应当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打下牢固的人才基础。”

发展中医药产业,人才是关键。为培养中医药人才,近年来,我省重传承,不断完善师承教育模式;强培养,大力实施人才培养项目;巧借力,努力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素质明显提升。

2020年4月正式实施的《陕西省中医药条例》规定,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资质的中医医师可以按规定多点执业,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师承教育,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和中医药专家、高年资中医医师作用,鼓励带徒授业等。

据统计,目前我省培养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2人、省级名中医162人、市级名中医23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大力开展师承教育,建设了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7个、国医大师工作室3个、名中医工作室235个;利用1个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2个中药优势特色传承教育基地、8个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协同基地,培养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博(硕)士、优秀中医人才3978人;招录培养1482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400余名中医专业订单定向生;组织开展了8000余人次的全省基层中医馆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乡村医生、县乡医师“西学中”等中医技能培训3万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以人才为依托,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省域、市域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建设一批优势病种特色鲜明的中医医院和基层中医堂,让群众便捷享受高品质的中医药服务。目前,我省组建了12个中医医联体、专科联盟,涵盖80余家中医医院、23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县级中医医院与300余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帮扶、共同发展。

中医药创新体系建立

传承发展成效显著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学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体现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生命的独特认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去年3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中医药大放异彩: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对于陕西来说,我省中医药参与救治本地确诊病例247例,“清肺排毒汤”临床观察215例,中医药参与救治率达到93.5%,研制了“益肺解毒颗粒”“清瘟护肺颗粒”等5个中药抗疫产品。

这一切都源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从大的方面来说,如何构建中医药创新体系?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峰介绍,我省通过“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计划,提升了中医药科研水平和能力,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创业。

目前,全省有1个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重点中医药科研机构、3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室、36个省级重点研究室、1个省级中医药科研管理中心、3个省级名医传承中心;实施了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32个重大病种创新计划项目、10个中西医结合临床协作创新项目,承担省部级以上中医药科研项目29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119项,获省科学技术奖40余项,形成特色诊疗方案200余种、特色制剂237种,中医药创新体系基本建立,传承研究成效初步显现。

不过,我省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中医药服务体系存在短板,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不均衡;缺少中医药高端领军人才,基层实用人才数量不足;中药产业规模不大、产值不高,与资源大省地位还不匹配;中医药科研平台少、能力弱,联合创新研究机制尚未建立。

“下一步,我省应制定完善的支持政策,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科研创新,突出‘三产’联动、全产业链发展,把陕西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于远望建议。

乐活HOT

娱乐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