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博物馆,聆听古老文明的故事;走进图书馆,徜徉在书香的海洋;来到文化馆,参与各种文艺活动……在暑期,江津区大量居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丰富了文化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满满。
以西部第一成绩获评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江津,近年来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建成设施网络完善、体制机制顺畅、服务总量充足、供给形式多样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这里,文化艺术不仅是装点,更是一种态度,激活城市与人的交流,唤起人们对城市的情绪和记忆。
品质发展
文化地标成热门打卡地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摆在重要位置。江津区扎实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江津区文化旅游委负责人介绍。
文化就如同空气、阳光一样,是激活城市“生命感”的切口。但一些地方在狠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时,也存在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关键是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要提升品质,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在供给侧精准发力,提供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该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江津区依托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爱情文化、诗联文化、古镇文化、长寿文化、名人文化和抗战文化六大特色文化名片,先后新建或升级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与档案馆、群众信访中心共同构建起五馆三中心。
其中,去年建成开馆的江津博物馆以不同形式的“船”为载体,展现出江津“万里长江一要津”的悠久历史,基本陈列以“大江要津,文华之地”为主题,通过远古记忆、汉唐古城、长江要津、变革新生4个单元,生动展示了江津自石器时代到1949年11月28日解放期间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风土人情,反映了江津地域文化特色。今年上半年接待观众近8万人次。
江津区文化馆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文化旅游部公共文化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坚持以群众基本文化艺术需求为导向,开设广场舞、中国舞、素描、扬琴等基础免费服务项目33项,创新开设芭蕾舞、沉浸式戏剧表演、日常妆容等特色培训,累计培训学员达8000余人次;常年开展送广场舞培训到村社,举办美术、书法、摄影、非遗展览。今年上半年接待观众8万余人次。
江津区图书馆是重庆市第三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分馆,1990年由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名写馆名。馆藏图书37万余册,常年开展讲座、培训、展览、阅读推广等活动,目前已实现辖区内30个镇街分馆“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今年上半年接待观众5万余人次。
江津科技馆以“科技江津·启智创新”为主题,10个展区涉及物理、地理、生物、机械、国防、通讯、智能、电子、教育、环保、灾害等,提倡延伸式展教,让展厅讲故事,并经常举办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今年上半年接待观众超过10万人次。
开放发展
让“艺术即生活”成为日常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开放发展是内生动力。
“开放发展,核心要义是深化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江津区文化旅游委负责人表示。
目前,江津已建成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城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齐备;30个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符合国家等级标准;29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集党建、宣传文化、科普、普法等为一体,设置率达100%;281个文化中心户(大院)充分利用公共闲置资源,引入社会力量,解决了最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为完善基层公共文化网络体系,江津区还以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为抓手,优化布局网络服务,形成区文化馆“1+N+3”模式,拥有文化分馆33个;形成以“区图书馆为总馆+5个社会分馆+30个镇街分馆+306个基层服务点+1辆流动图书车”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全域图书馆的网络架构。
结合基层群众需求,江津每年举办流动服务、文艺演出、展览展示、阅读推广、培训讲座、非遗传承等文旅活动超过1万场次,打造出“千米长宴”“爱情天梯”“东方爱情节”“龙舟歌会”“闹元宵”等特色文化品牌项目47项,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处处有特色”格局,让“艺术即生活”成为居民的日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江津还举办了“四面山水·人文江津”江津文旅四川推介会,“5·19”中国旅游日暨泸州、宜宾、江津“三地惠游”启动仪式;与泸州市、宜宾市、自贡市、郫都区等地达成合作共识,以打造“长江上游文化旅游目的地”“川渝黔滇旅游集散地”为目标,共同推动文旅区域性联动,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融合发展
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新天地
融合发展,是共享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体现,为公共文化服务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提供了新契机,开辟了新空间。
“我们在把握各自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大力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旅游相融合,文化事业、产业相融合,建立协同共进的文化发展格局。”江津区文化旅游委负责人表示。
首先,着力提升数字化建设能力,打造精准的公共服务。建成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以及“江津非遗”“联圣钟云舫”等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全区36个图书分馆,图书借阅实行总分馆“一卡通”制;建成重庆市“公共文化物联网”江津分中心,提供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等“菜单式”服务,创新线上培训、线上音乐会、线上展览展示等形式,让群众足不出户参与文化活动。
其次,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细化思想引领及文化熏陶。建成以“鲁能美丽乡村”“石笋山农耕文化体验休闲园”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场所;以“五心社区”“江公享堂”“陋室铭”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场所;以“风马牛”“1880书吧”等为代表的城市休闲文化空间。
其中,江津区白沙镇 “五心文化社区”设有爱心咖啡吧、仁心书屋、孝心活动室、宽心健身房、诚心会客厅等功能室,居民可以品茶、喝咖啡、聊天、听音乐、看书、写作,还可以参与下棋、打牌、健身、做手工等娱乐活动,深受居民喜爱,使文化社区真正成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接受文明洗礼、丰富心灵世界的精神家园。
最后,践行可持续原则,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江津把“诗联文化”融入城市景观,打造1.3公里“滨江诗联文化长廊”;将“爱情文化”融入文化旅游地标,打造1.7公里“滨江爱情文化长廊”。打造“一镇一品”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活动,积极引导各镇街充分挖掘各自乡土民俗、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优势,打造“鲁能美丽乡村”“江小白农业互联网特色文化小镇”“锦鹤江城白沙文创街区”“冠强自驾游集散中心汽车主题酒店”等特色品牌,以及蔡家“吃新”节、先锋“椒乡之歌”文艺汇演等乡村旅游品牌活动,不断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新天地。
“接下来,江津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进一步加大文化强区建设,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该负责人表示。
记者20日获悉,为发挥好红色电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21年我省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近63万场,观影人数近1300万人次。来自全省各
近日,遂昌育才高级中学学生李何其荣获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并保送北大。近年来,遂昌大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2021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9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同)增长29 6%,比2019年增长6 9%,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增速8 2
2021年,大连市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16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污水和水源地规范化整治任务,完成1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2021年,大连市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网上办十项举措和容缺受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程网办,实现即来即办事项达到40%以上、全程网
驾驶员于惠你好,请发9时15分2路线,请取33号车钥匙。青岛公交2路线驾驶员于惠完成面部识别后,面前的智能钥匙柜自动开启,于惠按照语音提
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国际公共艺术奖(IAP
青岛机场集团透露,2021年,青岛机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23 76万吨,同比增长14 9%。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为9 63万吨,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的情
2021年以来,潍坊市商务局助力外贸企业稳定发展,会同中国信保潍坊营业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简化业务程序,将2200余家小微外贸企业纳入省
近日,记者从省药监局区域检查第四分局获悉,2021年,威海、烟台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UDI实施率达到100%,35家企业170762条产品信息
山东出台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新型城镇化将初步实现智慧化、绿
福建宁德在全省率先启动市属国企技能
近日,记者从宁德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宁德市以薪酬改革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启动技能人才改革,实现市属国企技能人才多劳多得,确保上升有通
2022中国·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启动
为期一个月的文旅盛宴——2022中国·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启动。新春文化旅游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区)
2021年福建石狮新增市场主体32195户
记者从石狮市市场监督部门获悉,2021年,石狮市新增市场主体32195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830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户、外资企业113户、个体
“十四五”期间福建将推进医保“八项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福建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专项规划》和《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