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学家破解DNA存储技术世界性难题
“DNA硬盘”登上顶级期刊
4月25日,《自然-计算科学》发表了由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导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开创了一套独具优势的编解码系统,用以解决当前DNA信息存储领域的技术难题。
据悉,研究团队结合DNA双链模型,开创了一套比特—碱基编解码系统,并在实验中验证了该系统在信息密度、技术兼容性、数据恢复稳定性等多方面的优势。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DNA数据存储拥有巨大潜能
我们知道,所有信息在计算机中只由二进制的方式存储,即0和1两个数码。而生物的遗传信息则储存在DNA中,以A、T、G、C四种碱基表现。
也许你会思考:倘若把信息语言的0和1,转换为生物语言的ATGC,我们是不是就能把各类信息长久地保存在DNA中,让DNA成为“完美”的存储器了?擅长把假设变为现实的科学家,已经用实际研究成果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乐观的回答。这也就是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告诉记者,DNA的数据存储潜能其实是超越现有信息存储器的。
随着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海量数据如何长期稳定存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而以“BT+IT”融合的DNA信息存储技术,或能为这个问题提供更优解,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毕竟在存储信息这件事上,DNA可以说是坐拥数十亿年经验的资深前辈。相较于现有的U盘、硬盘、磁带等介质,DNA具备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是超高的信息密度。2012年《科学》杂志文章指出,1克DNA理论上可以存储455EB数据,相当于数千万个1TB移动硬盘的大小。
二是超长的待机时间。DNA作为相对稳定的分子,其半衰期长达521年,在理想状态下甚至可保存成千上万年。
三是超强的生物兼容性。DNA作为绝大多数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相对无机物、金属等存储介质而言,具有更强的生物兼容性。
2019年,“DNA数据存储器”入选《时代周刊》年度100项最佳发明。我们有理由相信,DNA凭借其独家天然优势,在信息密度、复制与维护成本、使用寿命等方面都具有颠覆现有技术的巨大潜能。
这项技术从2012年起步至今短短十年时间,DNA信息存储领域已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包括检索、修改等高级功能也已完成原理验证性的测试,以微软、谷歌等产业巨头形成的DNA存储联盟更是在为其商业化广泛合作蓄势。
深圳科学家巧妙破难题
但是,如何在保证信息转换效率和技术兼容的同时,大幅提高信息恢复的稳定性?这是DNA存储中编解码系统存在的棘手问题。如今,DNA存储的技术壁垒,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华大研究院”)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4月25日,华大研究院、深圳国家基因库等多家机构的研究团队联合在《自然》子刊《自然-计算科学》发表研究论文。研究团队结合DNA双链模型,开创了一套比特—碱基编解码系统,验证了该系统在信息密度、技术兼容性、数据恢复稳定性等多方面的优势。
华大研究院团队以两套不同的规则,分别对两条二进制信息进行“一对一”编译转换,再取两者统一交集的部分为最终解,实现将两条独立的信息组合统一为一串DNA序列。
机智的朋友可能会问,人工合成的DNA要保存在哪?目前,常用的保存方法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种模式,两者孰优孰劣尚未形成明确定论。为了全方位验证新系统的信息恢复稳定性,华大研究院团队通过体外DNA干粉和细胞体内大片段两种存储环境进行测试,皆实现了原始存储数据的完整恢复。
在体外模式方面,研究结果证明,深圳科学家研究的编码采用的线性数据恢复模式在每种DNA分子的平均拷贝数仅有100时,仍然能恢复最高88%的原始数据。
在体内模式方面,研究将信息存在了酵母活细胞的体内,酵母菌株经过1000代以上传代之后,信息仍可以被完美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利用活体细胞作为DNA存储的载体,上千年后原始信息或仍能被解读。这样的存储方式可以得到接近于天然DNA分子存储理论极限的物理信息密度,每克DNA能存储的信息量约为432.2EB。据透露,华大研究院团队曾将《开国大典》影片存储于DNA中。
该研究由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导,深圳国家基因库、首都师范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多个研究团队共同参与。华大研究院平质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
相信随着华大等全球科研机构、数字信息产业界的不断突破,在不远的未来,“DNA硬盘”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数据存储设备之一。
为创造性地落实最高检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工作安排,省检察院日前决定,今年4月至12月在全省检察机关开展守护夕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若干措施》,从规划引领、产权激励、用地指标流转使用等7个方面明确支持政策。
记者从合肥海关获悉,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安徽省综合保税区合计进出口总值298 5亿元,同比增长19 1%,高于全省增速3 1个百分点。其中,进
记者近日从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加快直达资金下达,尽快形成实物量。截至4月20日,全省直达资金支出进度43%,超序时进
在省科技厅指导下,由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新安晚报主办,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安徽科技大市场4月科技成果转化交
营口仙人岛经济开发区持续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企业生产运行持续稳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一季度,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以来,大连海关充分运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和辖区进出口企业高质量发展。
婴幼儿配方乳粉作为关系到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商品,其安全性与品质是消费者选择的第一要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没有进行非法添加、
今年3月以来,本溪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积极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安全生产溯源治理工作的八号检察建议,多措并举促进溯源治理,有效
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
4月2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 5%。其中,交通通信上涨5 7%,教育文化娱
4月2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 2%。19个重点监测的工业行业中,14
4月2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0 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 0%。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平
4月2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开局平稳、结构趋优、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开门稳。根
贵州省重点水源工程印江自治县清渡河水库按期正式下闸蓄水。据了解,清渡河水库工程是省、市重点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44471 99万元,总库容
贵州出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
近日,贵州省能源局、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积极发展新能源,实现
贵州毕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对
近日,记者从毕节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为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毕节市
一季度贵州城镇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092
日前,记者从贵州省住建厅获悉,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暨四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以来截至3月底,在城镇棚户区改造方面,全省城镇棚户区改造新
一季度贵州快递服务企业累计完成业务
日前,省邮政管理局公布2022年一季度邮政行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9864 15万件,同比上升31 42%。其
一季度贵州食品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6.
4月2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物价水平上看,猪肉方面,由于市场供应充足,贵州省猪肉价格1-3月各月环比分别下降
安徽灵璧县推行全域监督模式严管基层
近年来,灵璧县纪委监委整合基层监督力量,推行三级基站全域监督模式,建立乡镇纪委+镇级监督工作站+村级监督工作站的三级监督网,在创新监
安徽印发出台油菜机收减损工作方案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安徽省油菜机收减损工作方案,部署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和质量,努力减少油菜收获环节损耗。根据计划,今年油菜机
安徽出台通知开展社会救助品牌深化活
社会救助有力度,群众生活有温度。日前,省民政厅下发《关于深化情满江淮 共享小康活动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推动形
亳州发布有关工业项目分幢不动产登记
亳州市近日出台《关于工业项目分幢不动产登记有关问题的意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给每一幢厂房分别办理不动产权证,从而提高企业固定资产
安徽安庆出台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
日前,安庆市印发的《关于创建一流满宜办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提出,凡是企业的合理合法需求要全力做到、违规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发展的要
广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已全面
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3月31日,广西已全面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广西通过对28 04万个其他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
广西将创建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
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广西将创建7个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示范市,在桂林市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提升行动,力争全区范
广西出台2022年实施质量强桂战略工作
我区近日印发《2022年全区实施质量强桂战略工作要点》,部署7大行动全面深入推动质量强桂工作。聚焦产业振兴,深入开展质量提升。通过实施
广西力争年底前优待证集中申领发放完
各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已经开始全面接受优待证申请。力争至2022年底,基本完成我区存量对象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4月11日,记者从自治
安徽今明两年将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
据省农业农村厅消息,今明两年我省将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以进一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