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度评价结果,我省92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评价,优良率达91.6%,其中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阳光电源、科大讯飞、叉车集团4家企业技术中心获评优秀。此外,2021年度新认定国家企业中心已完成公示,我省上报的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技术中心入选。至此,我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96家,在全国的位次首超北京,由第六跃升至第五,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标志着我省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需求,共布局组建了509家产业创新平台,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0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0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6家、省产业创新中心29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34家。在不断优化传统产业创新平台布局的同时,实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新兴产业全覆盖,形成了“顶天与立地”相结合,涵盖创新全链条的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体系,成效明显。
01 攻克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如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攻克全固态激光雷达光源、高性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主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8项。
02 推动了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
如科大讯飞承担的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充分发挥与中国科大、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作用,共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相关产业化智能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国3.5万多所学校、200余家三级医院。
03 集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
集聚各类研发人员超过10万人,成为培养和招引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的重要阵地。合肥市借助各类创新平台,与中科大校友会、清华校友会等建立引才对接机制,在美国硅谷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持续举办海外创新创业大赛,链接国际一流的人才、技术和资本。
下一步
省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产业创新平台组建和管理工作。一是积极争创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二是支持社会力量在十大新兴产业领域牵头组建若干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三是及时兑付奖励资金,下达“三重一创”创新平台资金计划。四是引入竞争机制建设省级创新平台,推动创新平台组建质量和区域覆盖率双提升。
日前,省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全面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下功夫集中治理和整治突出问题。本次行动
全省营商监督行动开展以来,鞍山市纪委监委依托营商环境监督统计大数据,联合并督促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清查台账,摸清案件底数,纠正不当执
记者走进位于鞍山经济开发区的丹佛斯(鞍山)控制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叉车快速运转在各个货架之间,控制平台上实时刷新着各项数据,工人
大连市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检查向科学化、法治化轨道迈出了坚实一步。日前,《大连市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生产分类分级执法检查暂行办
记者2月21日获悉,在广泛征求职工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大连市确定了2022年工会我为职工办实事17个项目。这些项目涉及服务基层工会、优化营
海口市美兰区委政法委召开校园及周边整治暨学生托管机构培训会,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暨学生托管机构安全整治。据了解,各职能部门针对校园及
一船通票定制服务、个人信息保护服务、三天全额退订服务、持证备案规范服务、首问+一站式服务……春节期间,三亚游艇游火热异常,出海逾550
近日,三亚市公安局海棠分局在对辖区开展常态化清查整治行动中,成功查获4名吸毒人员。据悉,2月14日23时许,海棠分局治安大队经过暗访调查
防疫情、防诈骗、守交规、反暴力……2月17日,在各中小学校园开学之际,海南省公安厅海岸警察总队第四支队组织所属各海岸派出所民警精心准
记者2月17日从省稳定菜篮子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根据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平价蔬菜保供惠民行动专班明确全省2022年平价菜行动目标465+
沈阳大东区推出企业注册登记“绿色通
近日,沈阳市大东区推出注册登记绿色通道服务,为需要办理相关业务的区内重点项目企业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做到优先审批、优先发照,帮
辽宁累计建设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工
我省积极探索并试点建设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技术,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建设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工程126处,供暖面积达179 99万平方米,年

辽宁出台工程建设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
近日,辽宁省人社厅印发《辽宁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施办法》,要求本省工程建设领域施工总承包单位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办理工资保

辽宁大连部署实施未来三年营商环境升
近日,大连市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千人大会,部署实施未来三年营商环境升级行动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状,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

辽宁出台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技工教
《辽宁省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出台,《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我省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