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引领开放创新 进击万亿之城
发布时间:2021-11-23 12:05:36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南京江北新区:引领开放创新进击万亿之城

鲜艳的气球在漫天飞舞,一群年轻人在热情“狂欢”。11月16日,作为全球仅有的6家研究即时产生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企业之一,诺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部顺利乔迁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树屋16栋,与此同时,全球领先的一氧化氮分子技术医疗产业平台也正式落地江北新区。

大江之北,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已连续4年实现GDP增速高于南京全市5个百分点,在省会呈引领之势。这片引领开放创新的热土,是创新创业者的“狂欢地”。

此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江北新区列下了未来五年的一系列“必达项”: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能级大幅跃升、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推进、现代城市品质稳步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更显成效。规划同时提出,到2035年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要迈上万亿元以上新台阶。

进击万亿之城,这位“领跑者”全力加速开新局。

持续领跑——

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5.5%

几天前,江苏各地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有媒体用“惊艳”形容江北新区——前三季度,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1853.3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5.5%,高于全市平均7.2个百分点。

回望“十三五”,2020年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较2015年实现翻番。

“江北新区的产业布局有前瞻性,江北新区的干部懂产业。”落地江北的企业说得最多的这句,就是解锁持续领跑、“惊艳”数据的密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成立之初,江北新区就将目光聚焦在发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新金融。

沿着“两城一中心”(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的发展脉络,一个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比数字更有说服力。

11月12日,世和基因集团举行总部大楼乔迁仪式。世和基因创始人、董事长、CEO邵阳晒出三年前大楼开工奠基的照片,感慨不已。公司8年前落地新区,如今已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并被评为“中国独角兽企业”。

眼前,标识着“世和基因”的双子座高楼耸立,这是一座集高通量测序和液态活检服务、基因检测试剂盒生产、肿瘤早筛早诊研发、生物信息分析中心、全球运营中心及南京总部员工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楼宇。新大楼启用,世和基因的检测能力、检测效率和研发水平将获得全面提升。

“政策扶持、人才项目助力、公共技术平台服务等,世和前进的每一步都有江北新区的大力支持。”邵阳说。一个向上的企业,一座向上的城市,在齐头并进。

认准了就干到底!江北新区“基因之城”,已形成一条从新药研发生产到基因检测诊断及基因治疗、细胞治疗、高端医疗器械,再到专业健康管理的生命健康全产业链,集聚上下游企业900余家,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芯片之城”从零起步,发力迅猛,三四年间已集聚企业500余家,规模突破500亿元,以芯华章、芯行纪、芯驰科技等为代表的重点科创企业估值超800亿元;新金融中心过去5年里,落地各类产业基金有937家,管理规模达到5000亿元。

新区成立6年多来,已呈现“独角兽”“瞪羚”奔涌的态势。今年1-10月,新区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继续保持50%和30%以上增长,38家单轮融资亿元以上企业融资总规模突破200亿元。

新兴产业发展势如破竹,江北新区创新提出发展“研创经济”,在以“研创”命名的江北新区研创园,涉“研创经济”企业超600家,较2020年增长30%,“研创经济”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

南京市委主要领导在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提出,开放是南京未来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也是今后五年的最大增长点。江北新区依托“双区叠加”优势,要在“乘开放之势”上扛起应有担当、发挥更大作用。

关于“开放”的成绩单同样让人振奋。江北新区1-9月实际使用外资71131万美元,同比增长19.6%;1-10月外贸进出口完成377.5亿元,同比增长37.5%,已完成全年任务的98.3%。在增长的数字中,“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占了上风,几乎占据了全部份额。

敢想敢试——

为创新“开道”不遗余力

前不久,江北新区开出一份“白名单”,上面是138家科技领域创新“尖子生”企业。“白名单”主要面向在江北新区直管区范围内注册、纳税、生产经营状态正常的科技型企业,省相关“白名单”内企业等也可纳入其中。

入选科技型企业“白名单”有什么利好?江北新区各银行金融机构会成为“白名单”企业的“朋友圈”一员,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江北新区还会优先支持“白名单”企业申报国家、省、市、新区等各级科技计划项目。

为优质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敞开“绿色通道”,江北新区每年出台的各类政策、措施不计其数。

登录平台,点击“政策匹配”,系统即可自动匹配企业数据,获得一组量身定制的“政策套餐”……南京江北新区开发上线“政策罗盘”智能化服务平台,有效破解企业在面对惠企政策时,存在政策“找不到、看不懂、难操作”三大难题。“政策罗盘”平台自今年3月底上线试运行以来,服务企业数量3277家,分解核心政策293项,累计进行政策匹配102750次。

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企业像是一出生就踩上“风火轮”的哪吒,而“风火轮”就是这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已成为“独角兽”的世和基因,发展的起点就在江北新区的基因测序中心。新格元生物刚落地江北新区时,也是在基因测序中心租用实验室和办公场地,实验室基本配置完善,创业初期立马开展研发工作。近期获得上亿美元C轮融资的驯鹿医疗,在高速发展阶段,对病毒载体、细胞液、检验试剂等都有着大量、高频次的进出口需求,由自贸区南京片区和南京海关联手打造的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及时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截至目前,“基因之城”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华东规模最大的国内一流新药检测中心,国内最大的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质谱检测与分析中心等。“芯片之城”同样建设了集成电路相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余个。江北新区大手笔投资,把最先进的设备共享,让企业一心一意搞创新。

不遗余力涵养创新生态,好项目来了,人才来了,生机盎然!

“十三五”时期,江北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00家,备案新型研发机构近百家。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2%。累计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2位、中外院士(团队)61位(个),吸引大学生、留学生、高层次人才就业创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成功引进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等全球顶尖创新资源,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入驻。

勇担使命——

面向未来建设绿色之城

走进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珍珠雅苑小区,一座“碳币兑换屋”最近成了居民喜爱的热门地。居民在定投时间段投放厨余垃圾,或者来到“碳币兑换屋”将日常分类整理好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进行兑换都可获得一定数量的“碳币”,一个“碳币”对应一分钱。凭借积攒的“碳币”,居民可以任意兑换肥皂、卫生纸、洗洁精等日用品。

一个个小小的创新举动,让居民体验了一把“碳交易”,让“双碳”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顶山街道在全街道43个居民小区打造200个“碳中和小屋”,用于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减少碳排放,并选取2家试点小区,在物业用房建起了“碳币兑换屋”。

有专家提出,“无废城市”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无废社会”建设是长期事业,要从点滴做起。

走遍江北新区各个街道,垃圾分类小屋整齐划一,洗手池、挡雨棚、除臭及灭蚊蝇设备等一应俱全。这些“碳小屋”投放口既可刷卡投放,还可感应及按键投放,便捷又智能。自去年开始,江北新区陆续在316个小区共建设运营1175个垃圾分类小屋,建设比例南京领先。

“碳小屋”还藏着“数字密码”,来到新区垃圾分类智慧运营平台屏幕前,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垃圾分类的各个流程,实时监测、数据计量、车辆监管、亭房监控等界面不断闪烁着,所有数据都记录在“云端”,让垃圾分类流程清晰可控,新区初步形成了“一屏观分类、一网管全程”的全流程管理模式。

在同期人口数量增加超20%的背景下,江北新区实际生活垃圾焚烧总量同比降低10%,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61万吨,节约标煤9812吨。

今年4月,江北新区出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试行计划,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升生态发展水平和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五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任务。

一排排光伏发电机组,覆盖了南钢集团科技楼、办公楼等多处楼宇屋顶,为这座“大厂”提供了一半以上的用电量。作为江苏特大型钢铁企业,南钢集团投入80多亿元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依托先进的脱硫脱硝技术,让烟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变为固体,解决环保难题。如烧结厂在烧结成品、机尾除尘中采用新型“滤筒”替代“布袋”,除尘器改造后,颗粒物实际排放值可以达到低于5mg/m^3的水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下降67.32%、74.02%和62.9%,同时煤气余压、烧结余热全部回收发电,实现经济增长的绿色转型。

去年,江北新区还出台了“绿色金融十条”举措,在鼓励银行业机构做大绿色信贷、绿色企业加快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绿色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等10个方面出台了具体支持措施,覆盖绿色金融相关业态。

南京江北新区人才公寓(1号地块)项目12号楼,这里是一座外观似“木制”的2000多平方米、共3层的社区服务中心。整个建筑采用“木结构+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整栋建筑零能耗及零碳排放,是国内首栋装配式木结构零碳建筑。就在房屋顶部,数千块光伏玻璃被嵌入,将为投用后的社区服务中心提供清洁能源。

从居民生活,到产业发展,再到城市建设,未来之城全面向“绿”。

百姓共享——

没有哪里比“家门口”更方便

刚刚纳入民政救助对象,家住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津浦新村的周师傅,就接到了街道医保中心的电话,可以“免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师傅,您记一下要带的材料,到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二楼就能办。”“谢谢哦,我坐公交车去。”周师傅在“家门口”轻松办好医保,又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换了张三代社保卡。他不禁感慨:“咱街道现在功能真强大!”

今年5月,省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公布2021年度省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建设单位名单,泰山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位列其中。7月,位于泰山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二楼的医保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两个为民服务分中心同时启动医保服务功能。

目前,泰山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二楼设置全科医保服务窗口10个,在街道两个为民服务分中心设置全科医保服务窗口7个,服务阵地总面积达940平方米。同时,立足14个社区(村)、73个网格红色驿站功能辐射,将289名网格员纳入医保服务兼职队伍,形成“专职+兼职”全科医保服务队伍。

由此,15分钟内,泰山街道居民即可在家附近的服务中心办理一些原本要到市、区级别才能办理的医保服务。

来到泰山医保服务大厅,只见“卡座”,没有“柜台”。白色挡板将一个个办事工位隔开,形成10余个半开放式空间。在清新的绿色卡座中,办事人坐下去,与工作人员“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可以很好地保护隐私。

从“15分钟医保服务圈”的建设到人员配备,再到环境布局,点点滴滴的细节都可以看出,江北新区认准一点:为民服务无小事,要把居民作为“VIP”。

六年间,江北新区经济快速增长,如何让百姓享受到快速发展的成果也是新主城建设的关键一题,基层治理、教育、医疗等,都是破题的关键。

过去江北的教育水平曾是南京的“洼地”,基础差、资源缺。“十三五”时期,江北新区累计在教育保障上投入超118亿元。超前规划布局,推进实施教育建设项目89个,中小学幼儿园新增优质学位超4.6万个。今年,江北新区又新开办5所公办园、两所小学,新增学位4230个,有效解决了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

江北新区每年常住人口增加20万,一年增加的新生可达180个班。江北新区提出,不仅要补短板,还要建成教育强区,让追逐梦想而来的新江北人在家门口上好学。

新区连续4年招聘备案制教师,目前已有1022人,基本满足了区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源于三年前,江北新区启动的《备案制教师管理办法》,学校自聘教师通过考试可转为备案制教师,“无编”教师进入备案制管理,收入增加了两三倍,还有了更多评优评先、岗位晋升的机会,大大激发了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

家门口办事越来越方便,家门口的学校越办越好,家门口的大医院一个接一个投用……新主城里,尽是好日子。

数字江北

过往五年

南京江北新区已连续4年实现 GDP 增速高于南京全市5个百分点。2020年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较2015年实现翻番。

前三季度

2021 年前三季度,江北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1853.3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5.5%,高于全市平均7.2个百分点。

产业

两城一中心:芯片之城集聚各类企业500余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基因之城集聚上下游企业900余家,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新金融中心各类产业基金有900余家,管理规模达到5000亿元。

创新集聚

“十三五”时期,江北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00家,备案新型研发机构近百家。累计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2位、中外院士(团队)61位(个),吸引大学生、留学生、高层次人才就业创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本报记者 许雯斐 通讯员 王彤

部分图片由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 金晓 裴阳 摄

关键词:

乐活HOT

  • 2021年福建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近63万场
    2021年福建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

    记者20日获悉,为发挥好红色电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21年我省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近63万场,观影人数近1300万人次。来自全省各

  • 浙江遂昌教育提质行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浙江遂昌教育提质行动推进教育高

    近日,遂昌育才高级中学学生李何其荣获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并保送北大。近年来,遂昌大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

  • 2021年黑龙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9.6%达1995亿元
    2021年黑龙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2021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9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同)增长29 6%,比2019年增长6 9%,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增速8 2

  • 2021年辽宁大连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21年辽宁大连持续推进农村环境

    2021年,大连市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16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污水和水源地规范化整治任务,完成1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 辽宁大连持续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
    辽宁大连持续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

    2021年,大连市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网上办十项举措和容缺受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程网办,实现即来即办事项达到40%以上、全程网

  • 青岛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公交钥匙智能管控系统
    青岛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公交钥匙智

    驾驶员于惠你好,请发9时15分2路线,请取33号车钥匙。青岛公交2路线驾驶员于惠完成面部识别后,面前的智能钥匙柜自动开启,于惠按照语音提

  • 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举行
    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

    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国际公共艺术奖(IAP

  • 2021年青岛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14.9%达23.76万吨
    2021年青岛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同

    青岛机场集团透露,2021年,青岛机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23 76万吨,同比增长14 9%。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为9 63万吨,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的情

  • 潍坊商务局去年支持小微企业出口额17.1亿美元
    潍坊商务局去年支持小微企业出口

    2021年以来,潍坊市商务局助力外贸企业稳定发展,会同中国信保潍坊营业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简化业务程序,将2200余家小微外贸企业纳入省

  • 山东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企业UDI实施率达100% 完成170762条信息上传
    山东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企业UDI

    近日,记者从省药监局区域检查第四分局获悉,2021年,威海、烟台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UDI实施率达到100%,35家企业170762条产品信息

娱乐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