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新格局的重大机遇下,西咸新区积极对标国际一流,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不断结出新的果实。
“拿地即开工、建成即投用”,高效的项目审批效率以及简化的办事流程等措施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为企业项目落地提供有力的保障;推进科技资源向各大企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加快科创项目转化,加快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政策奖励力度居全国前列,让企业安心发展……促进市场主体“活之又活”,服务企业发展“好上加好”,西咸新区一直在努力。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西咸新区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强对外科技合作……用好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激活发展“动力源”,助力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据了解,西咸新区前三季度共引进内资1359亿元、外资5.7亿美元,隆基电池、中国电子等224个产业项目相继落户;414个年度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3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7.4%,隆基电池厂房提前交付,同力重工、梅里众诚动物疫苗等项目也即将竣工。
优质资源凸显集聚效应
作为科技强省的陕西聚集了大量的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才,“蛟龙”潜海、“嫦娥”奔月、“天问一号”等国家重大科技成就都有陕西科技力量的贡献。
如何将创新优势变成发展优势?今年3月,我省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
“我们专注固体动力研发生产,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规模最大的火箭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实现数万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发生产需求。”高科技需要高端专业技术人才,西安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马超表示,“我们的科研人员均毕业于北航、哈工大、西工大等国内一流相关院校,航空航天动力系统所需各类专业力量齐备。核心科研人员主要来自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空工业集团等,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模拟仿真技术、项目管理等方面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我们还邀请了航天、兵器领域相关院所及高校的领导、专家等数人担任顾问,进一步提升整个团队在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科研实力。”
引来高科技企业、引入高层次人才,离不开当地政府对于产业的支持以及人才利好政策。谈及为什么要来西咸新区发展,马超表示这是一片发展的沃土。“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可期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强科研生产资质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成熟的科研背景下,西咸新区对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我们零壹动力项目推进协调过程中也给予了诸多帮助。”
工作、生活在西咸新区的人才切实感受到了对政府的重视,应届毕业生的从业补贴、英才计划的项目研发经费、高层次人才的项目配套奖、高管人员的住房补贴等政策,散发着独具魅力的西咸“西”引力。
“良禽择木而栖”,拥有“茂林”的发展土壤,才能吸引人才奔赴落定,西咸新区所做的,便是耕耘、发展这片人才成长、企业发展的沃土。
聚合力服务企业落地生根
来自刚果(布)的英勇作为留学生创业者,毕业于长安大学。8月20日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自贸办、文商办的帮助下,获得由西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签发的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首个外国人创业签证。
与此同时,他在沣东自贸新天地注册成立陕西君瑞承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营广告代理与制作业务,同时以视频形式记录留学生在华生活,分享中国与外国文化差异与风俗习惯,致力于促进中非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一个具有创业愿望的留学生能否走上成功的创业之路,不光要相信自己可以在异国他乡的竞争挑战中胜出,也需要外界很多的帮助。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帮助下获得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首个外国人创业签证,这让我的创业计划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对于这段创业经历,英勇很有感触。
留在西咸新区创业,有环境、有机遇、有政策,也有情感。
“指尖智慧地球”项目负责人赵玉亭博士毕业后,常年在南方发展。今年,他才将事业重心转回西安,谈起为何打算在西咸新区开办公司,他毫不犹豫地说——“机遇”。“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陕西省、西安市和西咸新区支持科技创新和科创型企业的政策接连落地,对各类人才很有吸引力。政府有好的服务,人才有好的成长环境,干事创业才有动力。借着‘秦创原’的‘东风’,‘指尖智慧地球’一定大有可为。”赵玉亭说,另一方面,秦创原建设也是家乡的大事,作为陕西走出去的科研人才,他有义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与此同时,西咸新区在交大等高校探索创新成果转化批量授权模式,与西电等5所高校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利用线上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已整合科研仪器4000余台。春种基金完成投资决策220个,设立公司141家。累计举办项目路演52场,推出160个转化项目。今年总窗口共注册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12家。让人才留在蓬勃发展的热土上。
支撑体系创优科创生态圈
“关键核心技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面,才能底气足、 腰板直,因此自主研发之路是我们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陕西秦科世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飞机热管理解决方案、机载过滤净化系统以及特种焊接及精密机械加工……如今,拥有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各项人才、政策加持的秦科世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快,在中国民航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航空机载设备产业链、供应链中不断实现自身价值,助力科技创新和民航事业发展,成为民航领域“国产替代”的标杆性企业,追梦航空。
西咸新区坚持举全区之力建设秦创原总窗口,截至10月底,累计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97家、同比增长96%,155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科技厅评审,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71亿元,是2020年全年完成额的1.1倍。
用人需要完善的支撑体系,西咸新区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西咸新区制定发布了新区优化营商环境18条、宜居宜业环境10条、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15条政策措施,打通了省市区三级政策兑现渠道,目前已有45个项目申报奖补金额1.01亿元、已兑现3556万元;共设立总规模26.07亿元的9只直投基金,联合陕投设立了2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正在与陕国投等合作设立30亿元的“秦创投”信托基金。长安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共发行36款科技金融产品,累计为23家企业投放贷款1.2亿元;共引进8类48家专业服务机构,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已整合省市区三级20多项业务、已有30多家服务和金融机构入驻,秦创原线上服务平台已上线20多项服务、登记用户5880个。
西咸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咸新区前三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45.5%、增速全省第一,新增“五上”企业210户、总量达944户,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20.1%、增速为全国十大枢纽机场第5。
放眼量风物,扬帆正逢时。“十四五”开局之年,西咸新区将持续发力,在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基础之上,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这不仅会给各类市场主体吃上“定心丸”,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奔流不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动力源”,更会助力大西安建设和追赶超越发展。(王艺霖)
记者20日获悉,为发挥好红色电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21年我省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近63万场,观影人数近1300万人次。来自全省各
近日,遂昌育才高级中学学生李何其荣获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并保送北大。近年来,遂昌大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2021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9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同)增长29 6%,比2019年增长6 9%,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增速8 2
2021年,大连市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16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污水和水源地规范化整治任务,完成1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2021年,大连市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网上办十项举措和容缺受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程网办,实现即来即办事项达到40%以上、全程网
驾驶员于惠你好,请发9时15分2路线,请取33号车钥匙。青岛公交2路线驾驶员于惠完成面部识别后,面前的智能钥匙柜自动开启,于惠按照语音提
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国际公共艺术奖(IAP
青岛机场集团透露,2021年,青岛机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23 76万吨,同比增长14 9%。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为9 63万吨,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的情
2021年以来,潍坊市商务局助力外贸企业稳定发展,会同中国信保潍坊营业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简化业务程序,将2200余家小微外贸企业纳入省
近日,记者从省药监局区域检查第四分局获悉,2021年,威海、烟台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UDI实施率达到100%,35家企业170762条产品信息
山东出台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新型城镇化将初步实现智慧化、绿
福建宁德在全省率先启动市属国企技能
近日,记者从宁德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宁德市以薪酬改革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启动技能人才改革,实现市属国企技能人才多劳多得,确保上升有通
2022中国·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启动
为期一个月的文旅盛宴——2022中国·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启动。新春文化旅游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区)
2021年福建石狮新增市场主体32195户
记者从石狮市市场监督部门获悉,2021年,石狮市新增市场主体32195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830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户、外资企业113户、个体
“十四五”期间福建将推进医保“八项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福建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专项规划》和《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