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发布时间:2021-11-04 12:05:20 文章来源:文汇报
长三角: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三年前,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联合成立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武康路上的一栋小楼里开始运转。这里不像传统的政府办公室,倒像一家准备IPO、热火朝天的创业公司,来自不同地方工作人员,自称新时代的长三角人。事实上,这里的工作要比企业IPO复杂得多、艰巨得多,几乎每一项内容都是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首创和突破。

“今年更忙了。”“压力更大了。”在2019年11月成立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采访,记者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在示范区,项目建设“倒逼”制度创新并不鲜见,这也是难点和压力所在。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部长刘峰说,以前在审批时,为建设横跨上海、江苏的元荡桥,在执委会牵头下,创新探索了“一个文件两个章”。最近为了实现“一个平台管实施”,示范区内正在组建水乡客厅工程指挥部。“今后水乡客厅重大项目的审批,可能就是一张纸上一个章。”示范区执委会工作人员乐观估计。

这些,只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缩影。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来,长三角正形成上海龙头全力引领、苏浙两翼开合奋进、安徽强势奔跑的发展态势,在各方集聚更强合力下,为国家积极探索新发展格局。

交界成为中心

昔日上海、江苏、浙江省界上的“三不管”交界地区,现在成了“中心”。上月16日,总投资290亿元的水乡客厅项目正式开工,这里将被打造成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地、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的展示区。作为水乡客厅项目的一部分,蓝环示范段理水筑绿项目现场,数台挖机正对河道疏浚清淤。蓝环工程跨越青浦、吴江和嘉善三地,将对25公里河道水系开展整治。理水筑绿后的新中心,在重塑区域发展格局。此前嘉善整体规划是向南发展,但当水乡客厅落子示范区原点后,嘉善提出要向水乡客厅发展,市场也看到了水乡客厅建成后的会展、旅游等商机。

在太湖西岸,苏浙皖交界处也跨过省界,开辟了一块新的“试验田”——“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这片区域独具优势,囊括苏浙皖各两个县,还有上海在安徽宣城的“飞地”,可谓沪苏浙皖要素齐全。2020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安徽宣城,浙江湖州,江苏常州、无锡,和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长三角地区正呈现都市圈发展的状态,客观上也要求中心城市发展积极突破省界。比如,杭州都市圈正不断跨界“扩圈”,2018年,安徽黄山加入,让杭州都市圈进入“跨省”时代,去年11月20日,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安徽宣城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

今年4月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跨界”“融合”成为热词。“跨界”也是今年印发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的关键词之一,未来5年,原本可能是发展薄弱地区的“跨界区域”将受到关注,重点区域将达到较高的一体化水平。

勇当开路先锋

长三角以4%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4的经济总量。长三角不仅经济体量大、活跃程度高,也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接下来,长三角区域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创新,是长三角的重要底色。长三角地区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凝聚创新合力,上海市与安徽省签订了《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框架协议》,支持两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展“两心共创”,跨越距离和制度障碍,构建资源共享和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原始创新。此外,浙江大学高等研究院也已在张江成立,成为协同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

从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到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长三角关注的是创新全链条。相关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浙皖创新优势,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力争到2025年形成现代化、国际化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为此,科技部还与三省一市共同设立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3日在京揭晓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上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27个通用项目中,有跨省合作单位的获奖项目25个,其中13个获奖项目有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合作机构参与,占25个合作项目数量的52%。

南京市玄武大道699号,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所在地,任务主要是推动江苏省科技体制改革,此前5年上海前往的调研团组达125批次,研究院院长刘庆就接待过不少。今年6月成立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在上海张江实体化运作,刘庆也多了个新身份: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他表示,国创中心致力于打造长三角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加强区域创新资源统筹与共享。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三省一市相互间技术合同输出1.4万余项,技术交易金额544亿元,同比增长26.5%。

枢纽集聚辐射

今年初,沪苏浙皖开始合力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打造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目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也正着眼于双向开放、双向联动,搭建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增强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枢纽链接,进而把上海的对外开放优势,与长三角地区的其他优势紧密链接起来,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长三角城市正根据不同城市能级和发展优势,在一些方面发挥枢纽功能,实现区域内的辐射。十多年前,上海临港集团推动品牌、管理等输出,建设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等创新“飞地”;与此同时,苏州的“园区经验”也在长三角遍地开花,苏宿工业园区、苏通科技产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先后建设运营,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周一到嘉善报到,周五回苏州总部,跨省工作是常态。”在长三角,与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招商部副总隋晓刚一样,过着“双城生活”的上班族不在少数。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的嘉善,是全国唯一一个国家命名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嘉善依托水乡生态基底,在祥符荡等七个主要湖荡布局七大创新聚落,全力打造“北斗七星”全域科创之城,两年间,复旦大学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浙江分中心、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善创新中心等相继落地。

串联起枢纽、洼地和飞地,“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至关重要。铁路方面,至2020年底,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超6000公里,覆盖区域内90%以上的设区市;城际市域铁路方面,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间基本实现城际客运高频次1—1.5小时快速通达。到2025年,还将建成上海东站、南京北站、萧山机场站、杭州西站、新合肥西站等车站,届时长三角将有更多具备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关键节点。(任俊锰 陈抒怡)

关键词:

乐活HOT

  • 2021年福建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近63万场
    2021年福建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

    记者20日获悉,为发挥好红色电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21年我省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近63万场,观影人数近1300万人次。来自全省各

  • 浙江遂昌教育提质行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浙江遂昌教育提质行动推进教育高

    近日,遂昌育才高级中学学生李何其荣获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并保送北大。近年来,遂昌大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

  • 2021年黑龙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9.6%达1995亿元
    2021年黑龙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2021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9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同)增长29 6%,比2019年增长6 9%,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增速8 2

  • 2021年辽宁大连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21年辽宁大连持续推进农村环境

    2021年,大连市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16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污水和水源地规范化整治任务,完成1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 辽宁大连持续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
    辽宁大连持续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

    2021年,大连市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网上办十项举措和容缺受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程网办,实现即来即办事项达到40%以上、全程网

  • 青岛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公交钥匙智能管控系统
    青岛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公交钥匙智

    驾驶员于惠你好,请发9时15分2路线,请取33号车钥匙。青岛公交2路线驾驶员于惠完成面部识别后,面前的智能钥匙柜自动开启,于惠按照语音提

  • 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举行
    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

    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国际公共艺术奖(IAP

  • 2021年青岛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14.9%达23.76万吨
    2021年青岛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同

    青岛机场集团透露,2021年,青岛机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23 76万吨,同比增长14 9%。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为9 63万吨,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的情

  • 潍坊商务局去年支持小微企业出口额17.1亿美元
    潍坊商务局去年支持小微企业出口

    2021年以来,潍坊市商务局助力外贸企业稳定发展,会同中国信保潍坊营业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简化业务程序,将2200余家小微外贸企业纳入省

  • 山东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企业UDI实施率达100% 完成170762条信息上传
    山东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企业UDI

    近日,记者从省药监局区域检查第四分局获悉,2021年,威海、烟台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UDI实施率达到100%,35家企业170762条产品信息

娱乐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