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于2009年,是河南省首批省定产业集聚区,2015年2月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颍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为休闲食品和装备制造,截至目前,已入驻企业288家,其中规上企业106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级研发中心12家,从业人员3.8万人。2020年,临颍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值420亿元,税收12.6亿元。
省委工作会议、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临颍县坚持拉高标杆、及早部署,先后5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聚焦规划调整、争先创优、改革发展等重点任务,研究落实落细具体措施,围绕整合、扩区、调规、改制、放权等要求,明确了:“二次创业、争先进位,合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奋斗目标。
科学整合扩区
留足产业发展空间
重点做好“争、调、编”三篇文章。“争”: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努力使各项指标达到开发区准入标准,确保全省考核先进位次,力争3-5年内创成国家级开发区。“调”:紧盯区内产业用地不低于60%的要求,抓住国土空间修编机遇,大力实施“三减一平移”,通过减少规划区内村庄和商住、高压线两侧、过境道路两侧及管线等不便利用的土地,把减下的土地指标平移到产业园区,最大限度满足产业发展。“编”:加强与省市发改部门对接沟通,积极争取支持,迅速启动开发区规划编制,科学划定四至边界,精准衔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力争以最快的速度首批完成报批实施,牢牢把控主动权。
强化项目为王
着力增强后劲支撑
坚持把临颍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落实全省“三个一批”和临颍县“双千亿”工程的落脚点、主阵地,力争“十四五”实施重大工业项目300个以上、拉动投资1000亿元以上、带动临颍县产值翻番,突破1000亿元。
在休闲食品产业方面,临颍经开区培育形成了“六个特色产业集群”,分别是:以盼盼、亲亲等75家企业为代表的烘焙膨化产业集群,以养元饮品、台湾福贞等35家企业为代表的食品饮料包装产业集群,以颐海海底捞、彰盛味业等28家企业为代表的调味品产业集群,以南街村集团、秾嘉食品等20家企业为代表的面制品产业集群,以御江食品、畅翔食品等18家企业为代表的肉制品产业集群,以玛士撒拉、中大恒源等9家企业为代表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临颍经开区有2个特色产业集群。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引进长沙远大、安徽鸿路等3个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众邦伟业、天禹钢构等25家本土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抱团跟进,形成了以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结构为主,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生产、施工,到室内整体家装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链条。建成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豫南分院,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精密制造产业集群,引进了建泰科技、河南(广东)精密制造产业园等企业27家。建成省级童车产品质检中心,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1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初步形成了成套智能装备、精密设备零部件2个产业集群。
注重质量效益
加快转型提质步伐
临颍经开区坚持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一是着力提升发展“含金量”。把“三大改造”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工业扩量提质和转型升级的总抓手,力争“十四五”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00个以上、计划完成投资350亿元以上。二是着力提升发展“含新量”。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双倍增”行动,力争每年培育国家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5家以上;每年培育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以上。三是着力提升发展“含绿量”。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严禁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准入,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碳排放控制,推动园区循环改造,加大企业替代使用天然气、热力等清洁能源和推广应用低碳技术与设备力度,努力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推动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绿色园区。
营造一流环境
打造最优开放洼地
坚持硬件、软件环境“两手抓、两手硬”。硬件方面:重点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静脉产业园、盛宏热力三期、雨污分流管网、热力管网、5G基站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项目,确保项目入驻到哪里,“九通一平”就跟进到哪里。发挥已建成质检研发中心、职教中心和在建休闲食品之都电商运营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势,积极发展检验检测、工业设计、仓储物流、人力资源、咨询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全链条、全周期配套。软件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省市下放权限承接,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打造全国知名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扎实开展“三个一批”“万人助万企”活动,做到有事解决、无事不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让在临颍企业安心发展。
深化体制改革
全面激活内生动力
全面推开“管委会+”模式,优化“人、地、钱”要素支撑,保障临颍经开区快速发展。在“人”上:一是实行“管委会+投资公司”模式,全面落实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要求,选优配强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管理团队,精简剥离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强化经济管理和企业服务职能,聚焦主业主责抓发展;二是实行“管委会+院校”模式,强化与江南大学、河南农大、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力度,培养一批技术骨干、蓝领工人。在“地”上:实行“管委会+县土地储备中心”模式,建立“大土地”机制。一是做好“整”。成立工作专班,重点整治农村连片闲置宅基、空心村,力争临颍县整治土地3000亩,整治用地指标全部支持开发区建设。二是做好“盘”。坚持“以强度换空间,向存量要增量”,深入开展“百园增效”行动,通过“政府依法回收、政企合作建设、企业自主改造、限期新上项目”四种途径,全面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推动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同时,全面推行工业“标准地+承诺制”,确保拿地即开工。在“钱”上:建立“大财政、大投融资”机制。一是实行“管委会+国有投融资公司平台”模式,推动豫资、城投、房投三个国有投融资公司,深化与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合作,争取政府专项债、公司债40亿元,每年融资80亿元以上,通过国有公司代建、经济强村自建、转型房地产企业参与、承建政府工程企业共建“四种模式”,加快建设占地4000亩的8个标准化专业园区,为中小企业入驻孵化提供400多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厂房。二是实行“管委会+国有公司+社会资本+产业基金”模式,发挥好财政和国有公司资金撬动作用,引入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开展“园区共建”和“资本招商”,提高招商实效和项目质量。(张永恒 李幸涛)
记者20日获悉,为发挥好红色电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21年我省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近63万场,观影人数近1300万人次。来自全省各
近日,遂昌育才高级中学学生李何其荣获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并保送北大。近年来,遂昌大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2021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9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同)增长29 6%,比2019年增长6 9%,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增速8 2
2021年,大连市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16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污水和水源地规范化整治任务,完成1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2021年,大连市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网上办十项举措和容缺受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程网办,实现即来即办事项达到40%以上、全程网
驾驶员于惠你好,请发9时15分2路线,请取33号车钥匙。青岛公交2路线驾驶员于惠完成面部识别后,面前的智能钥匙柜自动开启,于惠按照语音提
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国际公共艺术奖(IAP
青岛机场集团透露,2021年,青岛机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23 76万吨,同比增长14 9%。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为9 63万吨,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的情
2021年以来,潍坊市商务局助力外贸企业稳定发展,会同中国信保潍坊营业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简化业务程序,将2200余家小微外贸企业纳入省
近日,记者从省药监局区域检查第四分局获悉,2021年,威海、烟台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UDI实施率达到100%,35家企业170762条产品信息
山东出台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新型城镇化将初步实现智慧化、绿
福建宁德在全省率先启动市属国企技能
近日,记者从宁德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宁德市以薪酬改革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启动技能人才改革,实现市属国企技能人才多劳多得,确保上升有通
2022中国·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启动
为期一个月的文旅盛宴——2022中国·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启动。新春文化旅游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区)
2021年福建石狮新增市场主体32195户
记者从石狮市市场监督部门获悉,2021年,石狮市新增市场主体32195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830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户、外资企业113户、个体
“十四五”期间福建将推进医保“八项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福建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专项规划》和《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