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成熟健全的经济体系建设,既要靠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更离不开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而如何实现大中小企业的共创共享、良性共生和多元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道课题。
聚焦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江阴高新区开展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围绕产业规划,以特钢新材料为切入点,构建大中小企业发展梯队;做强市场主体,鼓励大企业辐射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建设龙头企业主导、政府部门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搭建的平台载体,依托各方力量探索多种融通模式。2019年7月,江阴高新区获批特钢新材料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
聚焦特钢新材料,
融通格局初现
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制造业做强做尖的关键。江阴高新区是唯一把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作为“一区一战略”产业重点培育的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始终把特钢新材料作为主导产业,围绕产业规划精准招商,在人才激励、科技创新、土地供给等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目前,区内集聚了各类新材料企业409家,其中超亿元企业76家,已形成优势明显、链条完整、特色鲜明的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
2016年,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总部由上海搬迁至江阴高新区,实现产业布局全面升级,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专业化特殊钢制造集团,2018年成为无锡市第二家年销售超千亿元企业。全国最大的钢丝绳和大桥缆索生产企业法尔胜连续20多年位居中国金属制品行业综合实力第一,其制造的超高强度耐久性桥梁缆索产品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千余座桥梁中。
依托这些龙头企业,高新区相继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的优质项目,迅速壮大了集群规模、提升了产业层次。产业集群的壮大又有效推动了供应链深度整合,集群内企业协同成效明显。中信泰富特钢与当地100多家企业有业务往来,涉及金属制品、机械制造与加工等行业;一些中小企业每年为法尔胜提供装备和零部件配套的收入可达几千万元;德尔热能机械、精力汽车、全华丰精锻、创裕机械等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德国采埃孚公司、日本发条株式会社等成为该产业集群相关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大东钢板、西城三联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瞄准国内国际一流水准,做精单一领域,成为锻强产业链的有力支撑。
以大带小、以小促大,
释放发展新活力
江阴高新区着力打通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堵点”,在壮大产业集群、形成梯次发展格局基础上,做强市场主体,激发“以大带小、以小促大”活力。
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提是做强大企业自身,创新就是企业不断跃升的第一驱动力。法尔胜每年研发投入约占集团产品销售收入的3%,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兴澄特钢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超25亿元,公司每年开发新产品超600个,高新技术产品比例近70%;贝卡尔特总投资6000万美元的钢丝制品扩能项目,填补国内高端异型钢丝空白。与此同时,龙头企业通过搭建平台,多方面赋能中小企业。
信息化融通方面,江阴高新区依托龙头企业,陆续建立特钢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制造云平台等特色平台,打通与中小企业对接通道。
人才支撑方面,针对江阴中小企业专业人才支撑不足问题,高新区支持中信特钢学院建设,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训,有力保障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需求。
设备共享方面,江阴高新区鼓励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研发装备、检验试验设备等,解决中小企业无力承担高额大型设备投入难题。
另一方面,江阴高新区集中力量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为大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新鲜血液。
构建两大企业成长梯队。高新区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两大培育路径,建立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梯队,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截至目前,高新区在特钢新材料及制品领域已拥有20余家中型企业、200余家小型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达45家。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难题,江阴高新区加大科技金融扶持力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首保的补贴可达50%。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设立了从天使、中小企业转贷、定增到并购重组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总规模超60亿元,在全国县级市开发区中领先。构建“众创苗圃—研发孵化—科技加速—产业化”的中小企业培育有效机制,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的无缝对接、从“孵化企业”向“孵化产业”的突破发展。目前,高新区已建成的创新创业载体中80%以上为大中小企业融通类载体。
大中小企业融通,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江阴高新区以重大平台项目为抓手,通过打造创新人才链、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型制造平台、服务生态链和创新金融平台,形成了政府搭台引导、大企业主导、小企业积极参与的合力,探索出特色鲜明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模式。
打造创新链、人才链,促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江阴高新区与东北大学、华西村集团一村资本公司、深圳昀润投资公司四方共建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构建起“政产学研用金”新型产业协同创新模式。
打造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兴澄特钢与下游用户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共同研究钢材配方及工艺,全球首创2000MPa级高强度大桥缆索镀锌钢丝用热轧盘条,成功应用于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推动自身在产品种类上向世界一流进发。
打造服务型制造平台,促进价值链高端站位。法尔胜牵头建设了一批开放平台,不仅为上下游合作企业提供钢丝、钢丝绳、桥梁缆索配套丝材等金属线材制品的研发服务,还对接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服务城市重大工程,实现了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商业模式升级。
打造服务生态链,促进集群企业智造升级。为促进集群企业智造升级,江阴高新区在横纵两个维度深度整合服务生态链。横向上为产业链上的大中小企业服务,纵向上为单个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方案,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打造创新金融平台,促进集群企业资金融通。2020年3月,江阴高新区综合金融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打造“平台+协同企业+链网式金融”的服务方式,集聚各方资源,促进了企业资金融通。尤其是江阴高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互助转贷基金平台,设立“互助资金池”,解决企业因自身条件限制无法申请使用转贷资金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开辟一条新的融资通道。
以特钢新材料为核心的江阴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证明,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可以有效地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共创、共赢、共享的市场格局,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多元发展,中小企业深耕细分行业、专精特新协同发展的市场形态,从而进一步面向新市场、满足新需求、创造新价值。
肖心月 夏凯
记者20日获悉,为发挥好红色电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21年我省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近63万场,观影人数近1300万人次。来自全省各
近日,遂昌育才高级中学学生李何其荣获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并保送北大。近年来,遂昌大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2021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9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同)增长29 6%,比2019年增长6 9%,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增速8 2
2021年,大连市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16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污水和水源地规范化整治任务,完成1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2021年,大连市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网上办十项举措和容缺受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程网办,实现即来即办事项达到40%以上、全程网
驾驶员于惠你好,请发9时15分2路线,请取33号车钥匙。青岛公交2路线驾驶员于惠完成面部识别后,面前的智能钥匙柜自动开启,于惠按照语音提
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国际公共艺术奖(IAP
青岛机场集团透露,2021年,青岛机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23 76万吨,同比增长14 9%。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为9 63万吨,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的情
2021年以来,潍坊市商务局助力外贸企业稳定发展,会同中国信保潍坊营业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简化业务程序,将2200余家小微外贸企业纳入省
近日,记者从省药监局区域检查第四分局获悉,2021年,威海、烟台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UDI实施率达到100%,35家企业170762条产品信息
山东出台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新型城镇化将初步实现智慧化、绿
福建宁德在全省率先启动市属国企技能
近日,记者从宁德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宁德市以薪酬改革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启动技能人才改革,实现市属国企技能人才多劳多得,确保上升有通
2022中国·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启动
为期一个月的文旅盛宴——2022中国·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启动。新春文化旅游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区)
2021年福建石狮新增市场主体32195户
记者从石狮市市场监督部门获悉,2021年,石狮市新增市场主体32195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830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户、外资企业113户、个体
“十四五”期间福建将推进医保“八项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福建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专项规划》和《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