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生态修复纪实 不只是挖坑种树 走向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5-22 15:07:22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清晨,迎来了每天的第一缕阳光,湿地公园里的鸟儿扇动着翅膀掠过水面,水面波光粼粼,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显得分外好看……人们在这满目葱茏

清晨,迎来了每天的第一缕阳光,湿地公园里的鸟儿扇动着翅膀掠过水面,水面波光粼粼,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显得分外好看……人们在这满目葱茏、花香四溢的初夏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兰州新区,这座日新月异的生态新城人才聚集、产业兴旺的背后,是自然环境的大幅改善。

通过在甘肃省内率先创新的黄土丘壑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昔日荒坡土丘、草木难寻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变成了多湖水城、生态绿城。兰州新区,通过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全力构建出山、水、林、田、湖、草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产业化体系。

科学修复——

不只是挖坑种树

曾几何时,随着腾格里沙漠的南侵和浮尘沙土的沉降,这里成了雨量稀少、气候干旱的荒丘秃岭。

为了再现昔日良好的生态环境,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们意识到:只有重塑黄河流域的绿色,才有希望和出路。然而,由于地质地貌限制,无浅层地下水,地表土壤干燥,采取不修复地貌而直接种树的单一治理行为,草木难以成活;雨季到来时,水土流失严重,人们饱受困扰。

兰州新区设立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当地以建设“黄河上游生态修复与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为目标开展生态综合修复治理工作,黄土丘壑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在新区初步成形。

“在兰州新区做生态修复,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不是简简单单地挖坑种树,我们先是对生态功能脆弱的黄土丘壑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复,解决原本不能蓄水保墒的问题,让雨水渗入土壤,减灾趋利,创新林田湖草发展模式,目前看来,效果显著。”说起兰州新区生态修复的新模式,新区农林水务局局长张爱明介绍说:“我们既避免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绿地农田面积,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还创造出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生态治理——

让新区披上绿装

让贫瘠的黄土地披上绿装,让脆弱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绝非一件易事。

张爱明介绍:在新区,人们将土地综合治理作为第一目标,将旱作梯田、水利设施的配套与土壤的改良相结合,修护地力。引进经济林树种和草种,降低了植树造林的成本,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国有企业主导,企业运作,政府适当补助,近3年成林6万多亩。在城市内部采取了复绿措施,通过综合种植花草树木,治理效果比单独种树好,成本下降,城市内部绿地率稳步提高。

如今,新区四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得以平整,绿色随处可见。新区8年完成人工造林19万亩,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蔚然成荫。

如今,兰州新区的西部沟壑区域,水阜河治理工程正在进行中,修整一新的河道两侧进行了大量的景观提升改造,昔日泥沙、垃圾泛滥的场景已不复存在。按照“上蓄、中滞、下排”的雨洪水治理思路建成的一批雨水有效收集利用、洪水有序排放的水利工程,与湿地、湖体东西相连、南北贯通,形成了城市的绿肺。现在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有效治理,区域小气候也得到明显改善。

初夏时节,家住彩虹城社区的王福贵最近总会约上几个老伙伴,一起去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喊两嗓子秦腔,或是去小公园里拉家常;65岁的他还经常把家门口的风景拍上几张照片,发给远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

“早年间这里环境不好,一到春天风沙肆虐,盐碱地里很难长出好庄稼,很多人只好外出谋生。如今不一样喽,环境越来越好了,高楼、绿地和花园、厂房越来越多了。”王福贵感叹。

未来可期——

走向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开工建设石门沟经济林生态修复示范区、段家川生态修复示范区、现代农业公园等9个项目,规划景中高速绿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新区南部6.3万亩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等12个项目。满目的葱茏和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兰州新区成功打造生态修复新模式的最有力的证明和最喜人的成果。

在新区规划者的眼中,生态治理的成功,为这个地方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

“新区目前的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尝试建设黄河上游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打造陇中河套平原,建成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兰州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表示,期待未来能够启动“兰州—兰州新区—白银”黄河段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工程。这将不仅有利于优化黄河甘肃段拓展区域国土空间布局,实现高标准农田增量提质,为现代产业发展、生态景观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创造广阔空间,成为兰西城市群第三极、甘肃未来发展主拓展地、兰州发展主战场,而且可以探索出黄河甘肃段生态修复治理新路径,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据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测算,“兰州—兰州新区—白银”黄河段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未来可减少风蚀土地量260万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幅30%以上。生态治理后区域空气湿度增大、降雨量增多,气候将明显好转。可有效改善黄河上游兰州段的生态环境,使母亲河更好地哺育流域的人民,造福整个黄河流域。同时,“兰州—兰州新区—白银”黄河段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工程可整治出7000平方公里的高标准生态、农业、建设用地,可新增千万人口、万亿级GDP的承载能力,为甘肃的大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赋能。

乐活HOT

  • 2021年福建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近63万场
    2021年福建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

    记者20日获悉,为发挥好红色电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21年我省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近63万场,观影人数近1300万人次。来自全省各

  • 浙江遂昌教育提质行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浙江遂昌教育提质行动推进教育高

    近日,遂昌育才高级中学学生李何其荣获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并保送北大。近年来,遂昌大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

  • 2021年黑龙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9.6%达1995亿元
    2021年黑龙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2021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9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同)增长29 6%,比2019年增长6 9%,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增速8 2

  • 2021年辽宁大连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21年辽宁大连持续推进农村环境

    2021年,大连市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16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污水和水源地规范化整治任务,完成1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 辽宁大连持续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
    辽宁大连持续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

    2021年,大连市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网上办十项举措和容缺受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程网办,实现即来即办事项达到40%以上、全程网

  • 青岛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公交钥匙智能管控系统
    青岛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公交钥匙智

    驾驶员于惠你好,请发9时15分2路线,请取33号车钥匙。青岛公交2路线驾驶员于惠完成面部识别后,面前的智能钥匙柜自动开启,于惠按照语音提

  • 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举行
    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

    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国际公共艺术奖(IAP

  • 2021年青岛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14.9%达23.76万吨
    2021年青岛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同

    青岛机场集团透露,2021年,青岛机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23 76万吨,同比增长14 9%。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为9 63万吨,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的情

  • 潍坊商务局去年支持小微企业出口额17.1亿美元
    潍坊商务局去年支持小微企业出口

    2021年以来,潍坊市商务局助力外贸企业稳定发展,会同中国信保潍坊营业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简化业务程序,将2200余家小微外贸企业纳入省

  • 山东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企业UDI实施率达100% 完成170762条信息上传
    山东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企业UDI

    近日,记者从省药监局区域检查第四分局获悉,2021年,威海、烟台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UDI实施率达到100%,35家企业170762条产品信息

娱乐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