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沧州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累计提高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1%
日前,《沧州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印发,其中提出,沧州市将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沧州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累计提高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1%。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推进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重点行业和园区实施工业节能低碳改造、绿色化改造,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典型示范。推行产品绿色设计,争创省级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河间创建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进度。以绿色产品为导向,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加大认证开发力度,2025年“两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100个以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100%,2025年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探索构建“一张网、两本账”机制,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加强肃宁县、吴桥县地膜回收试点建设,2025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实施土壤改良工程,开展轻中度盐碱耕地治理试验,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2021年至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万亩。加快发展壮大信息智能、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9家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搭建能源互济、资源共享、废物协同处置的公共平台,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废物综合利用。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公转水”项目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水路有序转移。加快铁水、公铁、公水等联运发展,加快布局建设“无水港”,2025年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大宗货物绿色运输比例达到95%以上。继续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电驱动货物装卸。加快5个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企业使用单元化、厢式化物流载具,鼓励采用“挂车池”“托盘池”等共享模式。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合理布局建设“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回收体系,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以汽车产品为重点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建立信息平台,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发展智能回收终端,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行业竞争力。优化贸易结构,鼓励企业扩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严控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出口。强化绿色丝绸之路合作,引导企业对接多双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合作机制,带动先进技术、装备、产能走出去。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大力宣传绿色消费,倡导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鼓励企业和居民选购绿色产品,提倡有条件的县(市、区)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高端品质认证,探索创建质量认证示范区,强化认证机构信用监管。严格执行机关食堂制止餐饮浪费管理规范,大力倡导“光盘行动”,提高收储运等各环节节粮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2025年沧州市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和处理系统。继续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加大监督执法、替代产品推广和宣传引导力度。组织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执法行动、计量监督检查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计量器具不准等违法行为。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不再二次包装。
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加快新能源发展,积极开发利用光伏发电、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非化石能源。推动黄骅市南排河镇140兆瓦渔光互补、泊头市齐桥镇120兆瓦农光互补复合发电等光伏项目建设,合理有序推进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广“厂—网—河(湖)”一体化、专业化运行维护,因地制宜布局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2025年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7%、95%以上。全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对城区内5条河流开展全面排查“回头看”,杜绝水质反弹。确保建成的7座垃圾发电项目稳定运行,肃宁县垃圾发电项目开工建设,2025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实现全覆盖,“原生垃圾”零填埋。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集约利用土地、海域、岸线等资源,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与交通线网规划协调,积极推进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建设。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大气污染治理、白洋淀生态修复、清洁能源替代等关键领域,研发应用一批关键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自主建设、联合共建等方式,在绿色技术领域建设一批省级技术产业创新联盟、技术创新中心。组织推荐国家重大环保装备技术名录和环保装备技术规范管理企业,优先推荐先进绿色环保产品列入首台(套)政策支持范围。积极推进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投资基金建设,加大绿色创新项目股权融资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支持引入孵化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加大科技创新券投放力度,推动国内外重大研发成果及科研能力落地转化。加强与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对接,鼓励引导沧州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绿色技术交易。
记者20日获悉,为发挥好红色电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21年我省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近63万场,观影人数近1300万人次。来自全省各
近日,遂昌育才高级中学学生李何其荣获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并保送北大。近年来,遂昌大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2021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9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同)增长29 6%,比2019年增长6 9%,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增速8 2
2021年,大连市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16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污水和水源地规范化整治任务,完成1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2021年,大连市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网上办十项举措和容缺受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程网办,实现即来即办事项达到40%以上、全程网
驾驶员于惠你好,请发9时15分2路线,请取33号车钥匙。青岛公交2路线驾驶员于惠完成面部识别后,面前的智能钥匙柜自动开启,于惠按照语音提
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国际公共艺术奖(IAP
青岛机场集团透露,2021年,青岛机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23 76万吨,同比增长14 9%。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为9 63万吨,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的情
2021年以来,潍坊市商务局助力外贸企业稳定发展,会同中国信保潍坊营业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简化业务程序,将2200余家小微外贸企业纳入省
近日,记者从省药监局区域检查第四分局获悉,2021年,威海、烟台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UDI实施率达到100%,35家企业170762条产品信息
山东出台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新型城镇化将初步实现智慧化、绿
福建宁德在全省率先启动市属国企技能
近日,记者从宁德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宁德市以薪酬改革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启动技能人才改革,实现市属国企技能人才多劳多得,确保上升有通
2022中国·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启动
为期一个月的文旅盛宴——2022中国·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启动。新春文化旅游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区)
2021年福建石狮新增市场主体32195户
记者从石狮市市场监督部门获悉,2021年,石狮市新增市场主体32195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830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户、外资企业113户、个体
“十四五”期间福建将推进医保“八项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福建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专项规划》和《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