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升装的啤酒20元2桶、日本进口麦片50元两大袋、原价149元的德国进口牛奶只要99元……因为产品临近保质期,原本市场价格较为昂贵的一些进口食品,在临期食品折扣店里“摇身一变”成了物美价廉的抢手货,吸引了许多消费者。
近年来,不论是线下悄然涌现的进口商品折扣超市,还是线上网店乃至购物APP,销售临期商品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生意。有的商家甚至直接打出了“越临期越便宜”的口号,用剩余的保质期限来决定商品价格。
临期食品怎么成了热门生意?临期食品价格如何制定?临期食品市场如何更加透明?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价格通常可以便宜一半左右”
北京的金女士是一家连锁进口食品折扣店的老顾客。“我都是按箱囤,家里人多,饼干、薯片、小面包这类零食基本上一箱不到一周就吃完了。”金女士告诉记者,她购买的这些折扣食品大部分都还剩1个月左右的保质期,“临期不是过期,不影响食用”。
买之前看看保质期是不少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近年来,随着临期食品市场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像金女士一样,逐步接受了“临期不是过期”的概念,不再一味追求产品的新鲜度,而是考虑是否能在保质期限内使用完商品,并享受临期商品的优惠。
金女士表示,只要算准了到期时间,不要过度囤货,购买临期食品比超市打折活动要划算。
“临期食品和正常销售的食品本质上没有区别,只要储存条件没有被破坏就行,尤其是需要冷藏的不能脱离冷链。”一位食品安全监管从业者说。
记者在北京西单一家进口食品折扣超市看到,前来购买临期商品的顾客不仅有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中老年人,还有学生和年轻白领。
大学生小高向记者表示,有时为了尝鲜一款原价颇高的网红零食,会先到临期食品店找找看,“价格通常可以便宜一半左右”。小高经常会和同学一起在网上拼购临期零食,“这样消耗得快,也常常能淘到很多便宜又好吃的‘宝藏’。”
消费者的青睐逐步扩大了临期食品的市场。在北京,形成连锁规模的品牌包括“饴食货仓”“悠品食惠”“T3进口食品”等,连锁规模已达10余家。而在线上,记者在淘宝以临期食品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相关店铺达2852家,信誉达三皇冠店铺里的热销产品月交易成功订单可达3万余件。
定价随保质期限的临近逐步降低
许多消费者向记者表示,价格便宜是他们选择临期食品的最主要原因。那么,临期食品价格是如何定的?
保质期还有1个月2天的手撕面包1.8折,剩3个月4天保质期的牛奶3折……与其他电商平台不同,在一款名叫好食期的临期食品购物APP上,每款临期食品的价格标签都特别标注了剩余保质期天数。而保质期限则决定了商品的折扣力度,最大折扣可低至1折。
饴食货仓北京华威桥店店长张娟告诉记者,店里的所有临期进口零食剩余保质期大约在2~3月以内,定价也会随着保质期限的临近逐步降低。“比如说还有2个月保质期的产品是10元一件,还剩1个月的时候就变成10元2件,还剩几天的时候也许就是买1送3了。”
当记者询问临期产品是否有具体的定价细则时,张娟表示并不清楚,价格都是由公司统一调控,门店无权改动销售价格。
有消费者表示,临期食品价格虽然便宜,但现实中常常遇到临期食品多件起售,还没吃完就已经到保质期的情况。在临期食品折扣店,糖果、巧克力、坚果、薯片等常以套装或者大礼包的方式销售。而在一些超市,临期商品与正价商品捆绑搭售的现象也比较常见。
“对于临期食品的销售,市场没有所谓的指导价。但销售者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食品的临期情况。如北京曾公布‘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让消费者明确什么是临期食品。”陕西学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晶表示,临期食品主要是靠优惠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大量购买,这也是商家为降低库存成本的销售手段。
如何处理临期食品,一直是令众多企业头痛的经营难题。据统计,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价值达上万亿美元,重量超过13亿吨,而临期食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临期食品市场的出现,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盘活企业库存,减少食品的浪费。
不会将保质期标注在商品价签上
“买回来才发现,这箱奶快到期了,根本来不及喝完。”近日,刘女士在超市购买了两箱常喝品牌的牛奶,只关注到特价的她并未注意到该商品已临近保质期,按照日常习惯饮用则无法赶在到期前喝完。
记者在一家进口食品折扣店发现,店里既售卖正期商品,又卖临期商品。在向店员咨询后,记者才了解到哪些货架是在卖临期商品。而临期商品的货柜也未见到明显的保质期提示,某款进口威化饼干更是找不到明显的中文保质期标志。
张娟向记者表示,店内并不会将保质期标注在商品价签上。“消费者在付款时,我们有时会提醒这是临期食品。”
2012年1月27日,原国家工商总局曾发文明确,食品经营者应对食品包装、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关食品储存条件等进行自查自纠,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临期食品销售须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但在进口食品折扣店,临期商品通常被折扣款、特价产品等词汇替换。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现象是由于很多消费者对于临期食品还存在“品质不好”的印象,导致许多店家不愿意特意强调商品的临期属性。“行业和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理解的鸿沟,确实需要去拉平。”好食期创始人雷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将过期食品重新包装再印上生产日期的案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也受到许多临期食品消费者的重视。
专家呼吁,有关部门还应制定临期食品回收、交易规范,及时检查临期食品商店的经营资质、标注情况和进货渠道,防止出现过期食品回收经二次加工后继续上市销售。
记者20日获悉,为发挥好红色电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21年我省举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近63万场,观影人数近1300万人次。来自全省各
近日,遂昌育才高级中学学生李何其荣获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并保送北大。近年来,遂昌大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2021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9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同)增长29 6%,比2019年增长6 9%,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增速8 2
2021年,大连市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16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污水和水源地规范化整治任务,完成1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2021年,大连市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网上办十项举措和容缺受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程网办,实现即来即办事项达到40%以上、全程网
驾驶员于惠你好,请发9时15分2路线,请取33号车钥匙。青岛公交2路线驾驶员于惠完成面部识别后,面前的智能钥匙柜自动开启,于惠按照语音提
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国际公共艺术奖(IAP
青岛机场集团透露,2021年,青岛机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23 76万吨,同比增长14 9%。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为9 63万吨,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的情
2021年以来,潍坊市商务局助力外贸企业稳定发展,会同中国信保潍坊营业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简化业务程序,将2200余家小微外贸企业纳入省
近日,记者从省药监局区域检查第四分局获悉,2021年,威海、烟台两市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UDI实施率达到100%,35家企业170762条产品信息
山东出台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新型城镇化将初步实现智慧化、绿
福建宁德在全省率先启动市属国企技能
近日,记者从宁德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宁德市以薪酬改革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启动技能人才改革,实现市属国企技能人才多劳多得,确保上升有通
2022中国·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启动
为期一个月的文旅盛宴——2022中国·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启动。新春文化旅游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区)
2021年福建石狮新增市场主体32195户
记者从石狮市市场监督部门获悉,2021年,石狮市新增市场主体32195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830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户、外资企业113户、个体
“十四五”期间福建将推进医保“八项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福建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专项规划》和《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获